Image
13015414656
Image

家譜和家譜文化


編輯:2021-09-13 15:45:59

家譜(族譜)是中國特有的文化遺產,是中華民族的三大文獻(國史,地志,族譜)之一,家譜又稱宗譜、家傳、家牒、世傳、家乘、家記、家志、譜錄、譜略等,對于歷史學、民俗學、人口學、社會學社會學、民俗學、人文地理學、遺傳學和經濟學的深入研究,屬珍貴的人文資料,均具有不可替代性。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現象。 它是中華民族優良傳統文化的一個形式,流傳至今已有數多年的歷史。它起源于周朝,自漢以后,盛行于民間。比如從目前出土的甲骨文、金文、碑文等中國早期文字,及歷朝歷代史類文獻對家譜起源的考證,家譜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先秦時代。周代已有史官修譜制度并撰有《世本·帝系篇》(一失傳),清代收集編寫的《世本》匯集了中國自黃帝到春秋各代天子、諸侯、卿大夫的世族譜系,是一部對前代和當代各血緣集團系譜進行綜合、總結性的家譜總譜。目前收集家譜較多的是美利堅合眾國猶他家譜學會.
    家譜的作用起初僅是為血統的證明,用來作為襲爵和繼承財產服務的,其內容也比較單一,僅為世系的說明。魏晉時候氏族門閥制度大大推動了家譜的發展,到了中國封建社會開明文化鼎盛的宋代,允許私人修撰家譜,家譜的作用除了以前的表明世系,擴大到尊祖、敬宗、睦族、家庭教育、祭祀等。 

0359-2181598? ?13015414656
運城市鹽湖區原王莊村北
馬經理
版權所有:運城市古籍印務有限公司 晉備案號:晉ICP備***號
技術支持:互聯網百強企業龍采科技集團(山西龍采科技運城分公司)
Image